找到相关内容91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含意。比如《比丘》云: “如持大石置于船上, 藉船力故, 石不沉没。若无其船, 小石亦没。”石喻世人所造的“业”, 船喻佛力。这不是很明显的说藉佛力故, 可以带业往生吗? 所以我们净宗行人, ...学者无所遵循, 不知如何修持方合道妙。因之要请诸方大德, 各抒己见, 热烈讨论一下, 得出个正确结论, 扫清疑云, 以正视听, 而免后学步入歧途。   要评判这一问题的孰是孰非, 要将这二种论点的...

    元音老人

    |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834301798.html
  • 从《佛说善生经》谈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孝亲观

    宗教;   第二,所谓“疑伪经”对孝的重墨渲染;  第三,从理论上直接辩护和宣传。  早期汉译佛典中讲孝的经典有《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善生子》、《华严经》、《比丘》、《游行》等,当时的翻译者...型宗教逐渐人间化的过程,是佛教伦理思想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亲和的过程。进而言之,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本文将以印度佛教早期原始经典《佛说善生子》为契入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印证:佛教伦理孝亲思想的...

    释慧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139855.html
  •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不无这种含意。比如《比丘》云: “如持大石置于船上, 藉船力故, 石不沉没。若无其船, 小石亦没。”石喻世人所造的“业”, 船喻佛力。这不是很明显...   要评判这一问题的孰是孰非, 要将这二种论点的由来搞搞清楚, 然后经过比较讨论, 就不难看出它们的矛盾所在, 从而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按这两种论点之所以各执己见, 互相水火者, 不外以下...

    元音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839864.html
  • 佛教:衰落与复兴

    世纪统治古印度西北的希腊国王,受比丘(Nagasena)的教化归依佛教。与关于佛教的问答,汉译本称《比丘》,南传巴利文本称《弥兰陀王问》。   让—弗朗索瓦——对于那些不是以古代历史为...顶点。已经处于衰落之中的佛教,这时又因那些巨大的佛教学院非常明显易见,而向人提供了一个易中的靶子。比方说,烂陀寺(Nalanda)和超戒寺(Vikramashila)就在当时的一些最大的师傅指导下...

    陆无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744595.html
  • 佛教与印度帝王

    才干,英勇谋略,被当时印度人称为“全印度最伟大的君王”。尤其善与各家议论,所向无敌。他听说已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修证兼具,便派人将尊者迎请到宫中,共同论法。  弥兰陀王与比丘的论法内容,成为后来著名的《比丘》(即南传小部经典的《弥兰陀王问答书》),在佛教文学史上占了极重要的地位。比丘以各种善巧方便,解说缘起、无我、业报、轮回、涅槃等佛教基本教义,使得弥兰陀王心悦诚服,而信仰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5751243.html
  • 初期的圣典

    。至於包括了论典的三藏之名,最初出现在南传的《弥兰陀问》(Milindapan~ha -相当汉译的《比丘》,其时代为西元前第一世纪顷),但是也可确定,在佛陀时代,已经有了论的实质,虽尚未曾独立...(Dhammapada),相当汉译的《法句》及《法句譬喻》。2.自说(Uda-na),此即优陀,汉译中没有。3.本事(Itivuttaka)相当汉译的《本事》。4.经集(...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151527.html
  • 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小乘佛教,特别是其中的说一切有部。  从支娄迦谶到竺法护这些来自月氏的译家,虽然以介绍大乘经典为主,同时也译有若干小乘经籍。除后来收入诸《阿含》的小经外,像不知作者的《比丘》和法救的《法句》等...众护、胁比丘等的说法。稍后,觉贤译出《修行方便禅经》,更系统地介绍了有部后期达磨多罗和佛大的禅法,他们二人都在罽宾活动,被认为是“西域之俊,禅训之宗”。  此外,在有部传承中还有一个被称为菩萨的重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0455956.html
  •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二)

    活动,可以“死皆生天,除得道者”。这也就是后代佛教徒盛行的巡礼圣迹活动的理论依据。  念佛由一种自立救援的修持活动变成一种他力救援的修持活动的关键是功德转让思想。关于这一点,《比丘》论述得十分清楚...念佛的结果不仅是不起贪嗔痴,而且依次得随喜心、欢娱、身猗息、觉受乐、心定,这些显然都属于禅观的心理感受。  《增一阿含》卷二详尽叙述了当时一种念佛的具体方法:“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860882.html
  • 带业往生与清业往生之涵义

    罪业,亦附其身心之内而往生;是名带业往生。  比丘说:“王又问:卿曹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者皆生天上;我不信是语!问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没耶?王言:石没!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宁没否?王言:不没!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没;人虽有本恶,一时念佛,用是不入泥犁(地狱)中,便生天上。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死后便入泥犁。...

    妙 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4464187.html
  • 佛教在美国——纽大教学十年记趣

    犹如“比丘”所示,倡无我,无灵魂;只能算是一种哲学思想,怎么可称宗教?我说::盟魂”是语义学的问题,如果把“灵魂”释为“永恒的实体”,当然是主张无常论的佛教所否定的。同样的,佛教为接引群生,接受...弟子:“比丘们!难道你们为了尊敬师长,便什么都相信?这是不可以的。你们应该要自己确确切切的见到、明白、了解、宁可信以为真”。“涅槃”云:“有信无慧则长无明,有慧无信则长邪见”。佛教不依天启,没有教条...

    郑僧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3864589.html